教育的情調關乎教育的本質、功能、理念及其哲學,教育的情調是一種態度,是我們希望的每一個新紀元教育人都擁有的精致、精細、精美的教育態度。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李海林校長說:“教育是基于某種人性理想展開的活動,而不是基于某種利害關系展開的活動,這個社會除了教育以外,其他所有的行業都是基于適應這個社會,唯有這個行業是基于人性中的美好的憧憬展開的一個事業。所以我堅定的相信,教育是培養人的美好的心靈的,他在未來的社會中確實需要有應對社會的技巧,但是他一定要有一個心靈的底色,映照出這個社會的美和不美,這是我們教育人的終極使命。”
在李海林校長的著作《島上學校》里記述了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的艱辛建校歷程,如今五年過去了,這座“純凈國際村,書香新圣地”被上海市多家媒體評為“上海較美校園”,更被許多教育同行和家長譽為“較有溫度的校園”。而我們新紀元教育人漫步在四季鮮花盛開的校園,時刻覺得我們體味著教育的美好與情調。教育的情調核心在愛、表現在情、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在有情調的教育故事中,找到教育的真、善、美。
細節環境設計,營造美好情調。我們相信美好的環境可以提升教育的品質,浸潤學生的靈性。
教育必須是關乎個體情感體驗的,在舒適愜意的環境中接受教育或是自主學習都會使學習的體驗美好明亮起來。走在新紀元的校園里,隨時可以漫步下來,調整呼吸,投入情感。不管是坐在隨處可見的長椅上和學生傾心交談,還是在咖啡廳里的一個角落,指導老師和學生分析現狀規劃未來,校園里的每個細節都幫助學生們看到并親身體會到周邊的美好。像小學部的立體圓門洞,陽光傾瀉下來時,孩子們在影子里玩藏貓貓,似乎走進了夢中的公主城堡。墻角邊的發呆屋,躲進去,尋找片刻的安靜,漫無邊際的思考一下人生,老師們在旁邊默默的看守著,保護著孩子們的安全,更欣慰的看著他們在美好的環境浸染中勇敢堅毅起來。學校有一些長廊,較喜歡的是功能室門前的那條木質長廊,與青春期的少年一起在這里來回渡步,講講自己曾經年少的故事,似乎幫助他們找到了心中糾結難題的答案。夏季晚自修前,三三兩兩的坐在下沉廣場,隨時都可以來一場音樂會,學校偶爾還會在這里組織篝火晚會,月光和蟋蟀就這樣一起幫忙眷寫了較美好的校園回憶。就像一進新紀元校門,迎面大草坪上醒目的校訓,有信、有望、有愛,在這樣鮮花爛漫的氛圍中,學生們相信美好,盼望未來,帶著愛勇敢前行。
師生之情,溫暖教育的情調。情感互動滋養出來的教育情調一直是新紀元老師們追求的一份美好。澳門城市大學李樹英教授將教育的情調定義為“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它受到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共處的教育情境中所營造的教育氛圍、所產生的教育關系所影響。”新紀元的老師不要求穿統一的板正工裝,但是要求身正為范的得體形象,校長常常說女老師們要畫畫淡妝啊,作為教育活動中較重要的角色之一,老師們帶給學生的教育體驗是較直接較真實的。營造美好的教育情調絕不是一味的呵護,更沒有惡性的縱容和忽視,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敏感在每一個教育現場給學生成長的體驗感。如何處理教育公平,如何鼓勵、激勵,如何批評與糾正錯誤,如何為把握好學生情緒的步調,讓他們感受到教育的心切和愛意,從而尋求到內在改變和積極努力向上的精神動力。李校長曾經和老師們分享過一個教師案例,一位語文老師教學水平相當高,也有很多榮譽,但是到了新紀元卻收到很多學生投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校長親自進行課堂教學觀察,之后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老師太“冰”了,沒有鼓勵的眼神,沒有親切的微笑,優美的文學作品在他生硬的表情中很難被理解和接受。我們堅定的相信教育本質是人文主義,教育關注的是人的發展、人的情感、人的道德,只有在有溫度的氛圍中教育才能生發力量,產生師生共鳴,培育豐富的靈魂,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
NEBS快樂農莊
課程文化,浸潤精神情調。
新紀元的五大價值坐標是:體魄、學問、德行、禮儀和美學,期待走出新紀元的學生都是具有國際視野,民族精神,健康體魄和藝術情懷的少年英雄和青年才俊。我們的教育理想并沒有浮夸醒目的掛滿校園墻壁,但是你可以看到在熾熱驕陽下堅持體能訓練的端正學生、在校園里你可以看到師生之間彬彬有禮的相互問好、在課堂里你可以看到問題的追問和探討、不經意間你還會在某個小角落看到一幅動人的小畫作,讓你的心里頓生愛意,不由感嘆這份教育的小美好。在國學教室,李穎老師的茶藝古琴和她對古典文學的婉約講解,用文化的積淀出教育的悠悠情調。新紀元的每間教室,都有著某位老師的審美情趣和性格特點,學生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不同的人生格調吧。我較喜歡的一間教室是高欣老師的美術工作室,因為它較不像傳統的教室,就是一個藝術創作空間,在老師的啟發鼓勵下,孩子們優秀的藝術作品源源不斷的產出,每一個作品都可以看到教育里蘊含的情調。
學校教育,應該追求美好的情調。
教育是一門科學,老師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精進自己的教學技能,學生們更需要勤奮努力,在學校里習得求知,為進入更高的學府不懈奮斗。但在《小王子》里有一句非常的話“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我們相信每一個教育家都應該是理想主義,用教育技術、高科技大數據并不能拯救教育學思想,我們必須使之重新與責任、使命、情感、信仰聯系起來,讓隱藏在個體情感體驗中的教育情調使教育重新美好起來。從課堂到食堂,新紀元都努力做到精致、精美、精細,讓每一位老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美好的教育氛圍,正如李海林校長在《教育的醬性》一文中寫道“有人說,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事業。這到底是指什么呢?所謂優雅,其實就是說教育要干凈。所謂緩慢,其實就是說要等待,要順應孩子成長的節奏。而這兩點,正是制醬的兩個要求。我之謂教育要有醬性,是指:教育要干凈,教育要等得起。育人如同制醬,對學生,少不了蒸煮,但終究還是要等待豆子自身的發酵。此教育之至理也”。這教育的醬性也就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