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學的生命線。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效果的體現,都要通過課堂中師生的共同活動來彰顯。為了更好地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入地了解課堂,促進教師快速成長,3月18日,校領導走進了小學部的語文課堂,一同帶領語文教研組教師聽課評課,進行教研交流。
馬秀玲老師執教五年級語文《軍神》。老師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和情感朗讀,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劉伯承的堅毅品質,培養對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
觀摩課之后,校長帶領語文學科組趁熱打鐵,及時舉行了說課評課集體研討活動。馬秀玲老師首先介紹了《軍神》這堂課的教材特點、設計意圖、理念依據、重點難點、課堂環節、教學得失、課后反思等情況。全組老師依次發言,各抒己見,暢談觀課感悟,肯定了課堂展現出的優點,認為課堂亮點頻現,也就個別可以完善提升之處進行了商榷。
姜秀校長參加了語文學科組說課評課研討活動,并對馬秀玲老師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中,準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精彩點評。張建生校長從馬老師指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讓學生以讀促悟,以讀促情等諸多亮點給予了充分地肯定。
冷愛霞校長分層次開始解讀。首先,第一個讀題目的含義。什么是軍神?為什么稱他為軍神?而不是軍人?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梳理故事內容,從而讀懂這篇課文。第二個讀出語氣。沃克對病人、軍人和精神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第三個讀透內心。沃克的態度是變化的,他的說話語氣也是變化的,他的內心世界也是變化的。第四個讀到寫法。這篇課文,他典型的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來表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是科學,是藝術。在此次教學活動中, 校長們深入到班級聽課,重視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老師們抓住此次契機,交流學習,共同進步,促進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優化教學管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