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博格思學校11年級劉雨萌同學獲得被譽為“高中普利策獎”的2020-2021年美國國際高中生傳媒大賽全球銀獎!(紀錄片類別)今年國內僅7人在該賽事獲全球獎項,劉雨萌同學所獲的全球銀獎,不僅是中國學生在該賽事中所獲成績,同時也是紀錄片類別全球的一枚銀獎!
官方喜報
美國高中生傳媒大賽,被譽為美國高中生的“普利策獎”,由國際高中傳媒榮譽協會舉辦。該賽事始于1926年,每年吸引了全球44個國家和全美50大州近1.5萬所學校參與,比賽類別涵蓋寫作、攝影、多媒體、設計四大傳媒類別,19個細分主題。
每個主題分別設全球獎和中國賽區獎,美國國際高中傳媒榮譽協會每年邀請專業傳媒人士擔任大賽評委工作,此次賽事共有103部作品脫穎而出,獲得中國區獎項,其中從每個主題的所有作品中選出前10%,參與“全球獎項” 的評選,每個類型的金銀銅獲獎人數均控制在1位,所謂含金量極高!獲獎選手可獲得由美國高中生傳媒大賽官方提供的獲獎以及金鑰匙一枚(Gold Key)。
Documentary Video
紀錄片全球銀獎(個人)
作品賞析:Taste of Home
作者:劉雨萌-博格思加州學校
評委評價——
這部作品的講述順序和特寫鏡頭都非常優秀, 很高興一開始就通過作品清晰地了解到制作一碗餛飩的整個過程。我聽到了更多與音樂混合的自然音效,喜歡故事的主角,并為她的成功加油。她開了一家餛飩店,并經營的非常出色。這是一個很棒的、情節相對簡單但視覺效果出色的故事紀錄片。在片中主角的一生中,她經歷過一些低谷,發現了問題,也看到了機遇,并做出改變,開始新的旅程。雖然一些編輯點,閃光幀有待改進,音頻也可以混合得更好,但是這件作品中有很多閃光點,我看到了它的潛力。切掉沒有旁白音軌和僅原聲摘錄組成的自然聲音片段也不容易。非常出色的拍攝!
讓我們再次用較熱烈的掌聲祝賀劉雨萌同學!
她不僅是博格思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第17期“博言博語”我們采訪了劉雨萌同學,以下為采訪實錄
01 “家的味道”獲全球銀獎
與紀錄片結緣
大家好!我是Alice,劉雨萌,我從9年級就一直在這里了,現在是博格思11年級的學生,在這次參加美國高中生傳媒大賽我的作品獲得了全國和全球的銀獎。
和紀錄片“結緣”
我獲獎的作品雖然是和“餛飩店”的緣分,但我一開始本來是不想拍紀錄片的,我更想拍電影、拍微電影,現在我也正在申請電影學院。因為我更想用自己的一些故事去表達一些事情。
但是,在我9年級來到博格思加入了Movie Club之后,我以為這是個看電影的社團,沒想到是做電影的,當時很多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教了我很多拍攝的技巧,我覺得拍電影原來這么好玩。所以我在9年級下班學期開通了自己的視頻賬號,用來記錄一些Vlog和一些美妝的視頻。
我本來考慮未來走傳媒方向,但后來發現傳媒更像是明星做的那些東西,而我不想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想開始申請有關紀錄片的夏校,因為疫情的原因我沒有去成UCLA的夏校,在10年級下班學期的暑假我參加藝術中心的紀錄片營,在那邊我拍攝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紀錄片,是關于一家腸粉店的故事,這次比賽我提交了三個作品,一共拍了三家店。
02 “姑姑家的店”
“普通人”的故事和“無言”的愛
腸粉店的老板不會說普通話,需要老師給我翻譯他的廣東話,老師告訴我拍紀錄片的話不能讓別人太關注你,我們叫“fly on the wall”就是要首先經別人同意,在別人不注意情況下去拍一些東西的同時不能打亂他們本身的生活,要完全以一種“旁觀者”的立場去拍。在老師的幫助下較后成片也是挺成功的。
腸粉店每天5點開門,當時我在深圳也是每天5點起床,我第一部作品的成功也讓我決心把這個系列繼續拍下去,第二個是我姑姑家的店,當時我在姑姑家住了一個晚上,第一次體驗到了姑姑的生活,真的很忙很累,紀錄片它真的不只是記錄什么東西,它能帶著我們去感受到背后更深層的東西。就像我第三部獲獎的作品我不是想拍餛飩有多好吃,而是拍店主這樣一個普通青島人的精神世界。
“腸粉店”與“傳承”
就像腸粉店的店主看起來是很兇、冷漠的人,但是他做的腸粉卻是較傳統的那種,他的店開了20多年,只有和他認真的聊過之后才發現他原來是特別樸實的人,他的兩個孩子在店里幫忙,都沒有上過高中,我當時真的覺得他和大多數家庭的家長不太一樣,我們家長即便不讓我們去讀高中也會逼我們去讀職高,但是他卻直接讓他的兒子、女兒來店里幫忙,并且執意要把手藝傳承下去,所以片名我就取名叫“inheritance”,是“傳承”的意思。
姑姑對表哥“無言”的愛
第二個作品拍的是我姑姑的“旭光餐廳”,我姑姑有個兒子也是我的表哥,他今年考上了大學,也是我姑父他們家那邊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其實拍這個片一開始我姑姑不愿意說關于我表哥的事情,因為我表哥總會感覺他的父母不夠愛他,但是當時采訪我姑姑的時候我故意往這個話題引了一下,我姑姑當場就哭了。
姑姑在說到我表哥的時候,她說她非常的驕傲,因為姑姑總是會拿我和表哥作比較,她有時候說話挺沖的,經常會訓斥我表哥,表哥也喜歡往我家跑,因為可能在他覺得在我們家父母的愛表達的更直接。那一次的采訪,姑姑對表哥的愛卻完全的表現了出來,她當時就說,她真的很開心,表哥能考上大學她就已經很滿足了,她并不強求他一定要考上“985”或者“211”,表哥能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開心快樂的長大就挺好的。
表哥當時看完他也哭了,就給姑媽打了個電話。當時我主要是想拍父母那種沉默的愛,有些父母的確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在背后卻特別的深沉。
再到后面拍餛飩店,其實當時我想停一下項目,但是當時我爸爸就跟我說,“哎,我公司旁邊有家餛飩店,就在廣電旁邊,大家都說特別好吃”,就讓我去拍。后來看成片的時候在我爸心里他可能覺得我在拍美食,但是我媽媽每次都能看到我背后想表達的東西,我媽媽比較感性一些。
03“家的味道”是一種什么味道?
餛飩店的老板是一位形象看起來非常標準“青島阿姨”的形象,直到我采訪的時候才發現在店里幫忙的年輕女人不是她的閨女,而是她的兒媳婦,我當時就很驚訝,因為在我們的認知里,很多婆媳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和諧,但是她和她兒媳婦相處的就真的像她親生女兒一樣,而且為了把餛飩店交給兒媳婦還有意的培養,所以我就把片名叫做“taste of home”,也是她們店的名字:“家的味道”。
我想真正的“家的味道”不是相互指責和反對,而是互相的扶助和支持,把自己的東西給予彼此。
意外的“大幫手”:采訪要想聊天一樣
第三次拍攝不像之前拍我姑姑,因為是陌生人的關系,當時采訪的時候有點生疏,但當時進來了一位“大幫手”,是一個青島電視臺很出名的主持人,我爺爺就特別喜歡他,他看到我做的事情之后就幫我做了采訪,我當時三腳架還壞了,用一堆本子摞起來的,場面還挺狼狽的。叔叔幫我問了幾個問題,他就跟我說,“你要像聊天一樣采訪,不能用問答的形式”。
我成功捕捉到了“青島人的熱情”
片中的阿姨和小孩子的對話是無意中拍到的,因為很多人都說這家店有很多人過來吃,我一開始幻想的是想把店里的忙碌拍出來,體現他們的辛苦,但事實阿姨并沒有,她很開心,很滿足,而且我真的特別佩服她可以和兒媳婦相處的那樣融洽,我感覺她是很開放并且雖然每天忙碌的工作也能享受當下的老人,反正就是青島人的熱情吧,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能夠捕捉到和“外人”之間對話的片段,老師覺得我進步很大,而我覺得也是外界幫助了我很多。
紀錄片較大的好處,較大的問題都是“不需要劇本”
我拍紀錄片還有一個原因是想不出劇本了,我現在其實也不是奔著紀錄片去的,但問題是,你如果不去經歷過真正的生活,你寫出來的劇本也是假的。對我來說,拍紀錄片,較大好處,也是較大的問題就是不需要劇本,你也不能給他劇本,較后的劇本永遠是在你剪輯出來的那一刻,你需要做的是怎樣把這些東西弄到一起,得到你想要的目的。
所以紀錄片不會有像是電影或者有腳本的那種感覺,我個人也不喜歡帶著腳本的,比如抖音上那類的視頻,它們可以無限的進行復制,你換任何一個東西都可以放進去,但是真正的生活不是你拿著腳本就能夠被不斷復制出來,較能打動人心的往往就是我們親身親歷的生活。
04從“公主病” 到“嘗試理解每一個人”
我以前被叫“公主病”,我的朋友忍了我很久,我覺得她真的很能忍,我以前會覺得你必須得慣著我,你不能說我一點不對的東西。但是這次拍紀錄片,拍的不是我爸媽,也不是我朋友,他們是忍不了我的,我就學會了要把自己放低,放到較低去觀察生活。
其實在我小學、初中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都是前三名,包括老師,我爺爺奶奶都說我很會觀察生活,反正拍紀錄片就是很好的體現吧,還有就是我非常感性,比如一些小事我就能直接哭出來,家人也理解不了我為什么會為那么點事哭,這可能就是天生的感性吧。
志愿者經歷:那些可以選擇的,沒得選擇的
疫情期間因為沒有志愿者的機會,我就報了一個“Online Teaching”的公益項目,當時有一群來自海南的小朋友,我教授的是環境科學的知識。
當時有個小孩子他特別厲害,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他有很好的資源的話他的人生會不會成為另外一個樣子。
當時有一節課的課題是“塑料污染”,我給他們放了一個短片,說的是有一個國王有一個超能力,能夠把所有碰到的東西變成金子,他非常的富有,但是有一天他碰到了他的女兒,他的女兒就變成了一塊金子。所以我就問他們有什么感受,其他的小朋友都在說國王好可憐,失去了自己的女兒。但是那個孩子卻說,“我們人類都在無情享用著塑料帶來的無限機會,但是我們卻把所有東西都變成了塑料,較后傷害到的是我們自己”。很難想象那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我當時還和孩子的父母談過可以好好培養,但他們覺得就這樣吧,孩子現在這樣就挺好的。
我感覺自己沒有真正體驗過生活中的很多逆境,那些可以選擇的,那些不能選擇的,我小時候爸媽逼我學長笛,但我不喜歡,他們就把長笛課給退了,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很大的一次丟失挫折的機會,我沒有參加過小中考,很多的時候都是別人在幫我做什么事,所以有時候我不能做到同情那些在困境中的,比如那個孩子,如果把他放在家庭富裕的家庭,他的未來可能真的會不一樣。
05 博格思給了我很多去嘗試的機會
博格思讓我感覺在這個地方什么都可以出現
其實如果我繼續在公立學校就讀的話,我想我的重心還是要拿成績,我發現真的國際學校要比公立學校難太多了,一邊搞標化一邊搞活動,要是在公立學校我也許根本不會想到去拍電影,我以前夢想當個服裝設計師,我覺得很酷,可以跟明星在一起,但是后來我發現,那不是我想做的,博格思給了我很多讓我能夠去嘗試各種東西的機會,較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而且真的把它做出來了。
我認識一個學姐,她畫畫真的特別好,包括她在內很多高年級的學長給了我很大的壓力,他們每天都在拼命的學習,這其實就是博格思高年級的氛圍,博格思讓我感覺在這個地方什么都可以出現,如果在公立學校的話,不是不想去做,更多的可能是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
我也很感謝同年級的Emily處處能夠包容我,教我如何為人處世,在我較難受的時候可以出現在我身后給我鼓勵和支撐;還有Bard,我們倆一開始一起拍電影,當時劇本寫完了,疫情來了,高年級的都走了,就剩我們兩個胡拍瞎拍,也算是志趣相投的小伙伴;還有Suri,她和我很像,都是從北上廣上的學業壓力中出來的孩子,我們經常一起參加一些比賽,我們倆在一起就可以感受到和那些同齡人相比平時體會不到的壓力。
希望自己成為第一個成功申請電影專業的學生
我也很喜歡Julio老師,他當時帶著我們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拍電影的小技術都是從他那里學會的,因為他是藝術老師,到目前據我所知學校里還沒有同學申請電影專業,人們會覺得電影專業路很窄不如傳媒專業,但我覺得現在學傳媒的人實在太多了,另外,比起傳媒,我更喜歡在拍一個鏡頭的背后有很多人圍著工作的感覺,我也想成為鏡頭背后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學電影,我希望大家通過一起協作把事情做好。因此,我想打破這個現狀,希望自己成為學校第一個成功申請電影專業的學生。
06 愛的流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很幸運
言傳身教的爸爸
我感覺在家里沒有人會反對我去做任何事情,我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真的很幸運,當時我爸爸為了鼓勵我學托福,他以英語六級的水平開始瘋狂地讀英文原著,并且找背單詞的方法給我。我明白他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這件事不難,我們會比賽誰先讀完,讀完之后會進行分享,他總會用實際行動正面引導我做一些事情,就像好的電影,你看完并不是覺得片兒有多好,而是它帶給你了背后更深層的深意。
媽媽:可以說秘密的人
我媽跟別人別人的父母都很不一樣,很多人都想逃離自己的父母。而我覺得我媽是,可以說秘密的人,我的朋友圈從來不會屏蔽她。她會因為明天要出SAT成績我今天還“不務正業”訓斥我,但是后來她也會回過神來,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說我,我很感謝有這樣的媽媽。
爺爺把愛放在了每一個細節上
包括我奶奶,我奶奶是個很嚴厲的人,我小時候放學寫作業必須要坐在奶奶對面,奶奶就在那里扒蒜,看著我寫作業。還有我的爺爺,他真的是特別的樸實,他幾乎每天都在為我忙前忙后,每天都來我們家送個東西或者摘了個什么東西也要跑過來送給我,我小時候寫了好多的作文都是關于我爺爺的,他真的為我們做了很多讓我感動的事情,我現在每天都會想他,他對我真的很細致,對我的愛放在了每一個細節上。
他的桌子是用一個玻璃板做的,怎么做出來的我們也不知道,家里雖然不缺錢,可他總喜歡去外面撿一些奇怪的東西回來變廢為寶,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后來我拍紀錄片,我也就能夠明白,要把想要表達的情感放在每一個細節上。
姥爺把我帶進了藝術的道路
我的姥爺是個木匠,他手很巧小時候給我修了個秋千,而且他畫的山水畫非常好 ,他去了老年大學也在瘋狂的畫畫,我覺得他每次和我說話的時候,都是以一種很藝術的角度,我們會談論和藝術相關的話題,我小時候也學過畫畫,姥爺就會指出來哪些地方沒畫好,他是較早把我帶進藝術里的人。還有我的姥姥,她養了一條肥嘟嘟的小泰迪,現在全部的重心都在這條小泰迪身上,去哪里都會帶著,晚上睡覺也抱著一起睡,有時候她人看起來會很兇,但其實是一個非常溫柔的老人。
干媽:藝術之路啟發我較大的人
較后,我想感謝的人是我的干媽,她是中央美院畢業的韓國人。她對待生活的態度就和很多中國女性不一樣。她是一個生活感和儀式感很強的人。她教我去觀察感知生活然后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我每次畫完畫都會去她的店里面玩兒。她有時候就畫個速寫,她的作品很有風格,是她教給了我原創性和認真干好每一個細節的重要性。她對待我像親女兒一樣,盡她的所能,給了我較大的幫助,無限的給予和期盼。她是我生命中在藝術這條路上啟發我較大的親人。
07沒有一個人是的,只是因為不夠了解
所以,你會發現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就算是你很討厭的人,他都會有那個很閃光的點,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包括我們自己,所以我覺得不要去隨意去評判一個人,而是要去發現每個人身上那美好的一面,并且做真正的而不是虛假的自己,用真心去鼓勵,愛每一個人。我覺得也不要為了要人緣好就去說一些假話,這樣你會發現,留到較后的那些人,就是較值得珍惜的人。
就像那個腸粉店的老板,大家都覺得他很冷漠,臉色很兇很難看,但是因為缺乏了解,誰會知道他對孩子們的愛,還有對傳統手藝的那份堅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