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京城暑意漸濃,綠意崢嶸。籌備已久的
北京大興熙誠學校(簡稱熙誠學校),正式宣布成立。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下,學校成立儀式選擇通過直播的形式在線上進行。北京市大興區采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浩,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程瑞琦,北京大興熙誠學校創校校長朱建民通過致辭演講,表達了熙誠學校創辦的使命初心與美好愿景;教育家顧明遠先生、鐘秉林先生也借助視頻的形式,對學校寄予了深切期盼與勉勵;同時,現場還收到了來自全球伙伴發來的祝福視頻。
據悉,北京大興熙誠學校是一所采用“政府支持、企業運作、教育家辦學”新型模式創建的在地國際化特色、國有民辦學校。該校由西城區國資委全資擁有的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專業平臺——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設立,位于大興區采育鎮,占地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可滿足460名學生寄宿學習。目前,學校面向15-18歲的青少年群體開放,提供“根植中國、胸懷世界”的全新教育體驗。今年秋天,學校將迎來第 一批學生。
政府支持、企業運作、教育家辦學
新型模式的在地國際化特色學校
熙誠學校能夠在大興區順利落成,離不開大興區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兩委、采育鎮黨委、采育鎮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服務,采育鎮將該校列為除葡萄園與新能源外,重點打造的區域特色品牌之一,為促進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對此,大興區采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浩總結到:“隨著大興機場的投入運行,臨空經濟自貿區與保稅區的發展,對大興區采育鎮的基礎教育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育鎮將以北京大興熙誠學校的正式落成為契機,以教育為突破口,堅持師資資源共享,高素質人才引進,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提升教育水平,打造區域教育特色,帶動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采育鎮政府也將一如既往的為學校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與熙誠學校一起,在立德樹人、因地制宜、提升教育質量等方面不斷創新,以科學人文的管理和特色的教學,推進學校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站在時代前沿,驅動教育創新
在談及熙誠學校是如何運用集團力量賦能教育,幫助學生提前迎接未來時,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程瑞琦介紹到:“成長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在知識獲取的基礎之上,引發思維的革命,獲得持續學習的能力,系統化的解題能力。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裝備、金融等核心前沿產業資源,讓學生們在高中階段就能觸摸到各個產業的現狀和趨勢,提前感知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更加從容、理性的做好人生規劃和職業的選擇,以及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雙重價值。只有幫助學生們‘成人、成長、成才’,讓他們擁有充盈的內心和生命的張力,未來,他們才能積極面對一切不確定性,并充滿樂觀地在不確定性中找尋確定性。”
為了更好地提供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要和時代特征的教學方式,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還邀請到了在教育行業深耕多年、歷任北京市西城區四所中學校長的、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先生“出山坐鎮”,擔任北京大興熙誠學校的創校校長。
與時代同頻共振,締造生命的根力量
發布會現場,熙誠學校創校校長朱建民先生詳細講述了校名與校訓的來歷和內涵——熙誠學校中“熙誠”二字,“熙,為光,給人方向,給人力量;誠,為做人之根本。”意在“鼓勵學子感受到內心的光,向光而行。”
“光與誠”不僅是熙誠學校對于學子的希冀,也是該校希望不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的教育愿景與育人理念。即:以家國情懷為‘根力量’,以國際視野來給養,喚醒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與歸屬感,并通過報效國家、反哺根系、傳遞能量來真正實現社會與個人的價值,成為于他人、于社會有意義,于自己能獲得幸福能力的人。
熙誠學校要培養的是“具有中國情懷的世界人”和“具有世界胸懷的中國人”。“未來,這樣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人才能夠更好地代表中國與世界合作,代表中國與世界對話”,朱建民校長解釋到。
為了達成這一教育目標,熙誠學校設計了“金字塔育人模型”來實現“成人,成長,成才”的育人藍圖。并針對性地搭建了“核心學術課程”、“精神品格成長課程”及“專業方向探索課程”三大課程群,覆蓋熙誠學子的科學素養、數字素養、數據素養、審美素養、健康素養、閱讀素養、計算素養七大培養領域。
如果說,對于文化根基、價值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的強調,塑造了熙誠學校的“軟實力”,那么,專業教研團隊、特色課程體系和規劃體系,就構建起了熙誠學校的“硬核實力”。
在以朱建民校長為代表的核心教育專家團隊的帶領下,熙誠學校廣泛動用社會專家資源,組建起“教育顧問天團”級別的學術委員會,共同致力于提升教學、教研質量。
針對家長比較關心的申請方式問題,朱建民校長介紹,熙誠學校在入學申請方面有四大特色:一是國家方向多元,不僅有英語類國家,如英美澳加、新西蘭、新加坡、瑞士等,還有德語方向,如德國、奧地利;二是專業涵蓋豐富,包含理、工、商、人文、藝術和設計;三是申請渠道多樣,有英國申請項目(免預科)、全球高校自由申請項目、德國高校免費留學綠色通道項目;四是申請指導全過程管理,高中三年,為學生整體做學業規劃和申請指導,每位學生有兩位導師,一位學業導師、一位規劃導師,雙導師伴隨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活與成長。
“我們的理念是奠基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差異代替差距,不僅要為學生選擇一個好的專業、好的學校,更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我們要跟家長一起,讀懂孩子,發現潛能,喚醒他們勃勃的生命力,喚醒成長的內驅力。”朱建民校長說。
凝聚社會共識
攜手點亮每一個學子內心的“光與誠”
發布會上,朱建民校長,程瑞琦董事長與北京熙誠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都凱共同啟動了一項熙誠學校將長期踐行的使命計劃——“熙顏計劃”,意在融合社會力量,開啟前沿視角,打造企業課程,共同攜手激發、點亮每一個學子的“光與誠”。這一計劃攜手眾多支持伙伴,以終為始,再次回到了熙誠學校“篤志熙國,行知誠意”的愿景上。
可以說,在“政府支持、企業運作、教育家辦學”這一“三合一”創新業態的探索上,北京大興熙誠學校的成立,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充分調動了社會資源與專業力量,體現出了政府、企業與教育界三方的社會擔當,并嘗試走上一條教育制度、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創新之路。這些實踐,都為中國學校人才培養機制體制的升級,提供了積極的示范樣本。
面向未來,全球正在迎來一場深刻的技術與社會變革。現實社會將與數字社會產生深度鏈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都將發生底層改變,而與之相應的,能源、生物醫藥等各個產業的發展脈絡都將被改寫。這是全人類共同命運的走向,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機遇。
正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中所指出的,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 好時期,實現人生出彩的舞臺越來越寬闊。如何通過教育機制體制的創新,培養和建設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梯隊,幫助他們發揮“光與誠”,完成屬于每一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是當下和今后所有教育者都要深入思考和不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