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堂堂有趣有料有溫度的線上課背后,是老師們的認真準備和精心規劃。從線下到線上,各位老師經歷了怎樣的掙扎與迷茫,又是怎樣克服重重阻礙,較終用實力打動學生與家長的呢?
本期專題特邀德閎一年級一班班主任吳老師,從教學籌備(上一條)和授課成果(本條)兩個角度,講述一位教師真實的網課成長史。
吳老師
一年級一班班主任&語文老師
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差別
網課較大的不同是沒有現成的教學內容,老師們面臨的較大挑戰是需要自己尋找、挑選教學的材料和資源。作為德閎學子,首先要具備“變”的能力,即能夠靈活轉換思路適應環境,運用多元視角去看待問題。這也正是老師們在特殊時期應有的擔當。我們既然知道未來要去向哪里,即便腳下無路可走,也要自己趟出一條路來,披荊斬棘、排除萬難。
特殊時期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
作為語文老師,這一時期我有一些努力的目標:
依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培養他們可持續學習的能力;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浸潤,讓他們更加了解和熱愛中國文化;
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實現語文的實踐性特點;
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保持閱讀的熱情。
一節網課的前期準備工作有哪些
每次網課前,我會和教研組的老師們提前一周制定教學計劃。老師們每天需要教授什么?材料從哪里來?采用哪些形式?孩子們需要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哪些內容是需要反饋給我們?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計劃。
自我充電——網課的備課和以往有很大差別。德閎的中文授課使用部編版教材,之前老師有很多教學資源可以利用,也清晰知道課程目標是什么,并有相應的評估方式。因此,每節課重難點明了,備課駕輕就熟,而現在需要牽扯更多精力。比如我在準備二年級的詩歌單元時,自己會把家里的藏書看一遍,篩選哪些材料可以借鑒,直到現在桌上還擺著各種有關詩歌的書籍,甚至包括兒子的高中課本。為了準備充實有趣的課程,我也從網上購買了大量書籍。
朋友助力——這時個人資源也要充分利用起來。考慮到“食育”在國內是一個新興教育理念,在美食單元授課時我特意請教該領域的專家朋友以發掘更多有價值的素材。同時和教育圈的朋友們互通有無,看有哪些好的案例能夠借鑒。
家長和學生的支持——家長和學生可以提前看到學校一周的授課計劃,他們甚至積極地提供建議與素材。比如一年級閱讀指導課“如何持續專注地閱讀”,一名學生用視頻展示自己持續閱讀的方式,給其他同學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他們的支持也成為我備課十分珍貴的材料來源。
較后,上網課前我會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讓孩子們看到的我還像在學校里那樣擁有飽滿健康的狀態。然后檢查語音是否清晰,視頻是否整潔明亮。以上都是我在每次網課前需要做的準備。
教學內容較往常有何不同
教學內容不同,但也有所聯系。雖然不講新課,但可以精心挑選和設計,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孩子們感受新內容。
什么內容適合在網上講授?
具有互動性、可以引發思考、能夠延伸拓展的內容。當然,還得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
在一年級培養孩子識字的能力的課上,其中一項是在生活中識字。我們設計的內容是“在家中尋找生字朋友”,孩子們可以將已經認識的和剛剛認識的生字介紹給同學。我在直播時看到孩子們立刻行動起來,在家里找食品的包裝,翻身邊的東西,興奮地拿過來展示。課后孩子們還畫下來寫下來,熱情絲毫不減。
二年級我們采用主題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每周一個新主題。比如“走進童話世界”,孩子們將對童話這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有更加系統的了解,包括欣賞世界經典童話故事,認識中外的童話作家,探討童話故事的價值,還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讀童話、表演童話,化身為童話人物來重建故事。這樣的內容正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學效果也不會因為線上授課而大打折扣。
如何孩子們注意力集中
網絡授課不比面對面,孩子們缺少交流互動的環境。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
為了達到好的學習效果,首先我在上課前會約定課堂規則,比如發言一定要先舉手。保持秩序和禮貌,也為了讓其他孩子靜下來聽對方說話。再比如打開攝像頭,這是為了更好地看到每個孩子上課的狀況,如果我發現某個同學不太專注能夠及時提醒他。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孩子們都在積極配合,所以我會多表揚多鼓勵來增強他們的信心,這些其實和在學校授課的很多原則都一致。
其次,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課堂,都有互動,都要發言,所有同學在我的關注之內。我每節課會給孩子們一些任務,如果沒有認真傾聽,不可能順利地完成。下次課我會點評他們完成的情況,每人都希望自己被表揚,所以他們自然會認真傾聽。
針對網課的小妙招
訓練學生熟練使用設備;
和學生一起學習,他們做的事情我也同步進行,比如和學生一起寫詩,和他們一起做手抄報;
經常展示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記錄學生課堂表現以及任務完成情況,給他們過程性的評價;
共情,與學生分享我上課的感受,驚喜、遺憾、傷心、驕傲,讓孩子們覺得我們的心在一起,空間的距離不是問題;
提前進入直播教室和學生聊天,讓他們帶著愉悅的放松的情緒進入課堂。課程結束后,單獨輔導需要幫助的學生。任何一個孩子都不能因為授課形式改變而掉隊,這是我作為教師對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