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
如何提升人文素養和人格修養,
塑造立德樹人的個人品格,
做一名新時代的禮儀專業教師?
如何在教學中,
傳承道德人格、精神涵養、文明禮儀、創新精神,
成為一名"志道據德、依仁游藝"的現代魅力教師?
作為一名學生,
應該學習的“禮”有哪些?
學習生活中應該如何坐?
家庭中又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日前,“五階禮儀教育”創始人苗一萍老師及陜西大荔實驗初中禮儀教師一行9人到芭德美際學校進行了學習交流,分別為學校老師和同學們開展了禮儀專題培訓,并授牌芭德美際學校“五階禮儀教育基地”。
以禮育人,從教師開始
教育,身教甚于言傳,要教會學生懂“禮”,老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學會為人師者應有的“禮”。
禮儀教育培訓第 一場,“五階禮儀教育”創始人、國家教育部認證禮儀培訓師苗一萍,先對芭德美際的老師們開展了一堂專業教師禮儀培訓課。從禮儀的力量、禮儀對老師和學生的改變開始,苗一萍老師系統地向老師們介紹了什么是“禮”,為什么要學“禮”。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應該如何做到有禮?站立有相、坐落有姿、蹲姿得體……苗一萍老師為大家講解并示范了師表規范,也對師者應有的儀容儀表進行了展示,并通過不同場景的模擬,為大家演繹了“禮”的實際運用。
苗一萍老師勉勵老師們,“五階禮儀不是知道,而是要做到;不是去刻意表現,而是內外兼修,是在情感上求真,價值上求善,氣質上求美。”
培訓結束后,以培養“高分數、高素養、高質量”學生為教育目標的芭德美際,被“五階禮儀教育”創始人苗一萍老師授牌為“五階禮儀教育基地”,未來,五階禮儀教育也將成為“高素養”教育的內涵之一。
“禮”在哪里,
三堂課展示生活中的“禮”
“禮”是什么?“禮”在哪里?如何用“禮”?
本次禮儀教育培訓中,來自大荔縣實驗初中的雷林穎、張莉、雷艷三位老師為中學部所有學生和老師帶來了禮儀教育公開課。
何為“禮”?雷林穎老師從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中,董卿單膝下跪和老人交流的情景出發,將抽象的“禮”具象化,并由此與同學們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生活中還有哪些“禮”?與老師、父母應該注重哪些“禮”。
同學們討論著,交流著,用言語勾勒出一個個懂“禮”的學生形象。
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坐姿?衣著應該是什么標準?張莉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關于“坐之禮”,從手腳的擺放、身體的姿態等多個角度,立體地介紹了中學生應有的坐姿和衣著,還親自為同學們示范正確坐姿。
百善“孝”為先,那作為中學生應該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公開課開始前,教室循環著《天亮了》一歌,雷艷老師從歌詞背后的故事開始,引用多則真實故事案例,教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學會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芭德美際,
以提規劃生認知和情意素質,
賦予其高素養,
讓每個學生在擁有“高分數”的同時,
成為一個適應未來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