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愛迪學校以中國傳統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多元化的國際課程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以特色的校本課程支持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完備的校園設施提高學生藝體兼修的綜合人文素養,幫助學生完成各年齡階段所需的知識儲備及能力學習,在未來國際環境中脫穎而出。
愛迪的老師說道:東西方文化背景的教師審慎地提煉融合教學方法的精粹,不同特質的孩子渴望求知的步伐永不停歇。這才是真正良性的“教學互動”,而愛迪恰恰也是這么做的。
北京愛迪學校教學樓
北京愛迪學校自1999年建校,眾多畢業生成功就讀劍橋大學、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紐約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昆士蘭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莫納什大學、華威大學等院校。
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背后,到底是怎樣的教育理念和環境呢?今天,讓我們對話愛迪教育集團聯席CEO - 高海軍先生,一同去探索北京愛迪學校的驚喜之處吧。
對話嘉賓
高海軍先生
愛迪教育集團聯席CEO
中歐工商管理學院EMBA
國際注冊績效顧問(CPT)
國際績效改進協會(ISPI)中文審查官
Q1:傳統國際化學校時代一去不復返,請您談一談,未來國際化學校行業的趨勢會是什么樣?
的確是這樣,傳統國際化學校的時代過去了。過去的20年,隨著改革開放,出國留學需求急速爆發,推動一批國際化學校的崛起。而今天,伴隨著教育政策、疫情、國際關系、教育理念等要素的巨大變化,整個國際化學校行業正站在拐點之上。這個拐點至少有以下三個特征:
過去20年成長的風口邏輯正在改變,外部要素驅動的全行業粗放同質性增長正在轉向差異化競爭;
全行業的粗放增長導致國際化學校行業高度分散,不僅市場份額上沒有領 導者,在品牌上亦沒有像北大清華一樣的強勢領 導者;
未來10年,一定會跑出強勢領 導者品牌。一個國際化學校在未來10年,崛起還是沉淪,取決于有沒有戰略競爭力;
現在整個國際化學校行業的同質性是非常強的,大家都在講課程、師資、理念、設施、成績,你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他也有,似乎都差不太多。如果你問家長某個學校怎么樣?家長往往第 一時間講不出來明確的關鍵詞,就像提到汽車安全我們就能想到沃爾沃、提到服務就能想到海底撈,那這個學校品牌在家長心中的形象就是模糊的,缺乏品牌區分度,缺乏那根有區分度、打進家長心底的釘子。
非常明確的是,過去10年是粗放式增長,未來10年拼差異化的競爭。在差異化的競爭中勝出,靠跟在別人后面、靠補短板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做出非常突出的特色和優勢,在家長心中定下那根有區分度的釘子,才可能實現單點突破,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強勢品牌。
Q2:嚴抓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內容雙 減政策的實施,將教育主陣地歸還學校,中國心教育內核不斷強化,請您談一談北京愛迪學校是怎樣制定發展戰略和布局的呢?
是的,剛才提到的這些,都是最近這兩年國際教育政策的巨大變化,像嚴控義務教育、素質教育等等,這些無疑對每個學校而言都是影響非常大的外部宏觀要素,也必然構成一些新趨勢、新風口、新變量。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要做對兩件事:第 一,把握外部的大變量、大趨勢;第二,打造與這個外部變量匹配的核心能力。在這樣的框架下,我們是這樣思考愛迪學校的戰略布局的:
1. 打造高中多元、多通道入學長板。
義務教育階段涉及教育之國本,涉及到打什么旗、走什么路、教育什么等國家根本利益,一系列嚴格的管控舉措,在這個大背景下并不難理解。我們作為學校運營者,識大體、順大勢是正解。對愛迪這樣一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國際化學校,意味著義務教育階段將受到較多限制,未來要做精而非做大;高中有入學剛需且政策寬松,將是中長期的增長點,進一步打造高中多元、多通道入學長板將是愛迪的戰略重點之一。
愛迪高中分得很細,我們有英高、美高、澳高、藝術高中、雙語高中、香港高中、國際預 科預備等,這種多元課程體系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多層次的入學通道:學術扎實的可選A- Level,藝術特長的可選BTEC,志在美國的可選AP,追求穩健的可選WACE,青睞香港的院??蛇xDSE,直接入讀院校的可選G12國際預 科預備課程,并且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都有再次選擇和平穩切換的機會,這種多元、多通道入學體系為孩子匹配適合的入學通道,同時還能讓很多對出國方向沒有想得非常清楚的家長和同學有更從容的適應和選擇的余地。
2:打造真素質教育的長板
國家痛下決心雙 減,這對學校而言是正本清源、重回主陣地,是責任更是機遇。而素質教育也被前所未有地重視,這都給了愛迪這種以素質教育為內核的學校更廣闊的平臺和機遇。
教育的長期目標其實是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但素質教育在公立體系下束縛較多,應試導向難撼動,只能是陪襯。但國際化學校不受到高考指揮棒的束縛,更能放開手腳真正做到核心素養教育的表里一致。在素質教育方面做出特色,也是愛迪學校的戰略重點之一。
愛迪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布局了非常多的資源,譬如除了核心課程外,愛迪學校會開設語言、科學、藝術、體育等方向的54門選修課,校內設有30項國際競賽考點,孩子們不出校門就能參與各種國際競賽與國際考試。學校運營著模聯社、文學社、音樂社、戲劇社、街舞社、1590公益社、校園電視臺等十二大學院30個學生社團。這些豐富的配套資源,都是為培養孩子們的核心素養服務的,幫助每個孩子打造長板。
3:堅定“中國心、世界人”的教育內核
看多中國,不錯過中國發展的大機遇,是未來20年的大勢,懂中國、扎實的中國文化是未來人才的底層能力。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中國特色、文化自信是中國教育的根、是未來人才的根。
同時,全球一體化是個浩浩蕩蕩不可逆轉的國際大趨勢,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也是個大趨勢,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文化自信絕不是拒絕“國際化”。
我們要培養國際理解與溝通的當事者,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提法,未來需要“懂世界”、具有國際理解的“世界人”。
愛迪從十多年前就堅定地打造中西融合課程,而不是簡單的搬運純海外課程;堅定地打造以海歸雙語碩士為主體的師資體系,而不是靠純外籍教師撐門面,這些都是在 “中國心、世界人”的教育內核上的長遠戰略布局。
Q3:未來人才需要國際理解和全球視野,出國留學仍是高性價比的入學通道,學校在運營管理以及入學方面有哪些核心優勢呢?
上什么大學,永遠是家長的核心訴求,是家庭教育戰略成敗的第 一道試金石。家長都關注入學,但實際上,家長關注的其實是入學的性價比。那什么是入學性價比呢,是讓“自己家的孩子”也能擠進“別人家的大學”。90分的孩子能上100分的大學,80分的孩子能上90分的大學,60分的孩子,也能上80分的大學。
但這并不容易,這背后有統計學規律。學生的分布是紡錘形的,我們必須得承認大部分的孩子是普通的孩子,在紡錘的肚子上。而紡錘兩端的學霸少、成績差的也少;而學校的分布則不一樣,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這就會導致在中部有擠出效應,會把相當大一部分中等孩子擠到低一檔相對差的大學里去。好的國際化學校的意義,就在于把孩子往上推一檔,讓中間大量普通的孩子能擠進上一層的大學。
關于入學成績,我要補充一點。國際化學校有兩類:一類的核心能力是掐尖,譬如頭部公立國際部,或者一些招生規模很小的精品掐尖校。而另一類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生加工能力。像愛迪國際學校作為一個將近3000人的大校,是不靠掐尖的,靠扎扎實實的學生加工能力,讓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那些孩子,能夠上對標清北復交浙這樣的一線大學。
那愛迪是如何做到的呢?正是愛迪學校的Slogan“定制你的未來”,關鍵詞“定制”,雖然只有兩個字,但這兩個字后面的分量卻格外重,它考驗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沒有多年的積淀、沒有扎實的師資、沒有多元的課程、沒有豐富的平臺、沒有順暢的入學通路,是不敢奢談的。
譬如我們的課程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上下銜接、高度一致的教育理念在15年一站式的體系內一氣呵成,這是縱向的定制;
而在高中,多出口的課程體系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多層次的入學通道:學術扎實的可選A - Level,藝術特長的可選BTEC,志在美國的可選AP,追求入學穩健的可選WACE,直接入讀院校的可選G12國際預 科預備課程,這是橫向的出口定制;
課程方面,“1+X”課程模式能為每個孩子提供充足的選擇空間。以初中為例,1是核心學術培養,包括語數外音體美等十幾門必修課,X則提供了包括語言、科學、藝術、體育等方向的54門選修課,很多課程還會分層、跑班。一個班25個孩子很可能就有25張完全不同的課表,這是適合不同孩子的課程定制;
同時,學校擁有6個國際課程授權中心、6個國際國家考試中心、30項國際競賽考點,這些學術展示平臺,為每個孩子提供了展示自信的舞臺,這是成長平臺的定制;
“定制你的未來”,讓孩子們在入學上彎道超車,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口號,背后有著強大扎實的教育教學支撐體系,才能將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上萬名畢業生,在過去的22年里,源源不斷地送入他們心儀的國際院校。
Q4: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教師團隊,北京愛迪學校師資是怎樣配備的?
其實好學校的邏輯也非常簡單:一個好學校的核心就是好師資,而好師資的核心就是舍得投入。
愛迪在師資投資上一直不遺余力,在愛迪我們不把教師薪酬看作成本,一直以投資的心態持續提升薪酬分位和人才密度。
1. 投人工就是投研發,因為學校的研發費用是隱藏在教師人工成本里的;
2. 投人工就是投核心資產。學校的核心資產是人,但這個資產沒進資產負債表,只是隱藏在人工成本里進了損益表;
同時在師資策略上一直很堅定,持續投資雙語海歸師資。愛迪在25%高質量外教的基礎上,同時大力投資雙語海歸碩士,打造外教+海歸碩士為核心的師資主體。這也正是能使“中國心、世界人”的教育內核所適應的師資體系。
Q5:面對時代趨勢的日新月異,我們究竟要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愛迪是怎樣做的。
毫無疑問,面向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的是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素質教育。雙 減后素質教育被前所未有的重視。其實素質教育很多年前就一直在提了,只不過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始終不被重視。但無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共處”,還是教育部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都明確表明“核心素養”才是教育培養人的根本目標。
我們教育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眼下的分數排名和入學,更是要讓孩子在10年后20年后那個完全不同的時代,應對挑戰的勇氣,有成功與幸福的能力,有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
這個在正在來臨的AI人工智能時代更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AI正在改變職業和能力需求結構,大量現在的工作在未來可能都不存在了。那現在我們交給孩子什么,才能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的AI時代呢?不是在某個考試中刷了高分,不是提前學了某個學科知識,而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有人文情懷、有藝術審美的眼光、有理性思維、又敢于質疑批判、勇于探索、會解決問題這些核心素養,才能在10年后20年后讓孩子有能力駕馭AI,而不是被AI駕馭。
愛迪國際學校在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配置了非常重的資源,除了核心課程外,學校會開設語言、科學、藝術、體育等方向的54門選修課,(P14)校內設有30項國際競賽考點,孩子們不出校門就能參與各種國際競賽與國際考試。
學校運營著模聯社、文學社、音樂社、戲劇社、街舞社、1590公益社、校園電視臺等十二大學院30個學生社團。這些豐富的配套資源,都是為培養孩子們的核心素養服務的,幫助每個孩子打造長板。
《窩頭會館》是愛迪學校莎士比亞戲劇社2021年度大戲,在校內校外公演了3場,場場爆滿、好評如潮。但你能想象嗎,這部大戲從頭到尾都是社團的孩子們自己操辦的,從選題、到寫劇本、到拿版權、排練、道具、布景、到推廣、宣發、票務等等。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參與了一出戲,而是收獲了溝通、協調、合作、堅持、夢想這些可貴的品質與核心素養。
最近大火的冬奧冠 軍谷愛凌、蘇翊鳴,當然這是典型的“人家的孩子”,但這兩個孩子的成功,不正是長板、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成功嗎?這才是我們的孩子未來真正需要的東西。
那家長可能會問,那學校如何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和長板呢?愛迪學校的Kuder職業規劃體系。這個體系基于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將孩子分為六類:務實型、科研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傳統型,每種類型的孩子都有其擅長領域和適合的職業方向。
譬如企業型的孩子,他們是行動派,社交能力強,善溝通協調,適合的典型職業如企業領 導、銷售人員、項目經理、法官、律師等;而藝術型的孩子,他們崇尚理想,直覺好、有創意,獨立,善于表達,適合的典型職業如導演、設計師、音樂人、作家等。
愛迪學校初高中的學生類型分布圖上我們能看到,愛迪學校的學生藝術型、企業型、社交型傾向顯著。學校通過持續的評估和跟蹤,找出每個孩子的長板,并有針對性地配置個性化教育方案,如選修課、走班制、社團、競賽、國際交流、PBL等等平臺,支持每個孩子把長板發揮得更佳。
而后,高海軍先生說到:
作為教育者,我們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閃亮的;
我們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板,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被看到、被托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