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是中美兩大教育家杜威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信條,美國致知康門威爾斯學校篤信教育是和生活離不開的。
較近,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到了全球各國人民的生活,同時也影響了致知康門威爾斯學校的教育教學。突發事件更加能夠展現出一個學校對學生們能力的培養,更好地詮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信條,以下就是來自SCA中國留學生張珂同學分享的歸國心路歷程:
四月中旬剛接到大使館通知說可以回國當然是超開心的,畢竟這是我第一個學期在國外,待久了就特別想回國,但是之后的事可以說是復雜又緊張。
身在美國,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祖國會離我這么近,對我們這么親。大使館時常會有工作人員跟我們聯系,基本上是事情每進展一步就會有郵件溝通。四月中旬,是美國疫情大爆發的時期,并且我們還要到紐約——疫情較嚴重的國際機場乘機,這使開心過后的我們更多的還有擔心,因為從機場到回國這個路途風險還是很大的(開心的是,經過學校國際部Reily 賀老師的協調溝通,安排了JOJO老師專程專車送我們去機場,直到和使館工作人員交接完畢后才離去,讓我們在擔心之余感到了學校的關懷、感到了安心)。
之后的三到四天內每天等郵件、電話,生怕漏掉了一個無法成功辦理回國手續。說夸張一點就是每時每刻都在關注手機,睡覺也不忘把手機消息聲調到較響,內心的開心早被擔憂包圍了。
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體溫監測,超過37.3℃是無法登機的。我們出發的時候要穿防護服,戴二層口罩、一個護目鏡,我個人又是很怕熱的,當時就很擔心自己體溫過高。現在回憶起來在登機前測體溫那有好幾個人體溫過了37.3℃,被要求一會重測,不過我的體溫都正常。
當我邁入飛機艙的那一剎那,看到整一架飛機插著的小國旗,還有工作人員和我說“歡迎回家”,我就意識到我是幸運的,原來那份焦急、擔憂的心終于放下了。
一路上都算順利,渴和餓的時候想想馬上就可以回國,也就無所謂了。從進安檢到成功到隔離點,一共量了8次左右體溫。
回國旅途上開心有、緊張有、著急有、擔憂有,但是心態一定要保持好,因為我已經是幸運的了,擁有這樣一個機會。很多問題只有你真正冷靜下來,保持好的心態,都能解決的!
這個心路歷程分享給你們,同時也給我自己的人生經歷添上一筆!
現在我還在賓館隔離,身體狀態很好,感謝祖國對我們的幫助,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感謝美國學校老師對我們的關心。人總要慢慢長大,盼著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就又可以回到學校學習了。
——Kathy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