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學校的課程倡導“為生命重塑教育”,著重中國情懷和學生人格塑造,將傳統中國文化課程和卓越的國際化教育理念融于一體,在國家課程標準指導下,以大主題為引領,打破學科界限,實施以“全人培養”為目標的“全課程”教育體系。
青島西海岸新區萬達赫德雙語學校中方教師和助教現正在北京赫德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全課程培訓。他們也將精彩的課堂內容與培訓心得用文字反饋給島城家長。

青島赫德學校的校園
每一堂課都是回歸生活的大冒險
“教育重塑生活,教育塑造人格”,是赫德一直秉持的理念。在赫德的全課程教學中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人格課程,另一條是學科課程,包含語文、數學和藝術課程。

青島赫德學校全課程中的人格課程
以全課程中二年級期末課本劇《丑小鴨》為例:在排演課本劇之前我們要先讀安徒生原著《丑小鴨》,讀完原著后則要再讀劇本、角色競演、排練和展演。童話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曾經在天鵝蛋里呆過,就算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
課堂上老師會反問小朋友:“有人說,它本來就是一只天鵝,不管怎么樣,長大了都是一只天鵝,你怎么看?”在這樣的故事討論中,我們會和孩子思考更深一層的問題:“如果丑小鴨從來沒有離開養鴨場,他會長成什么樣子?”
它在農家小院里只要取悅老太太就會得到喜歡,就會有吃有喝,然而它仍然堅持離開:“我渴望到大自然里去,在水里游泳的感覺太好了。”孩子們發現,丑小鴨在得到了安全的滿足后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而,此時的天鵝蛋就具有了象征意義,它象征了愿望,在這個愿望之下它又有了出走的勇氣,在天寒地凍時不放棄,便有了堅持,較后又有了被發現自己是個漂亮天鵝時又將頭深深埋下來的謙卑。

“你是丑小鴨嗎?你曾經在天鵝蛋里待過嗎?”教育較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自我實現的自由人。在課程里,我們通過這樣的故事,讓孩子來思考他本身。
赫德學校全課程學習的另一條線索是學科課程,學科課程通過“主題學習”的方式進行。懷特海說:“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赫德的學科課程只是一個載體,目的是教會孩子怎樣更加快樂幸福的生活,服務當下,著眼未來的生活。
青島赫德學校全課程中的學科課程
全課程的春天主題中,一年級是“發現春天”,二年級是“春天里做一件美麗的事”,三年級則是“在春天里長大”,每個年級的內容深度在大主題背景下又螺旋上升。然而全課程的主題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語文學科本身,更有與美術繪畫、音樂以及科學觀察等多學科的融合。
例如一年級第一單元“春天打電話啦”,從美術活動《做花燈》開始,又融入了四本繪本、歌曲《找春天》、科學活動《雷鳥的四季變化》和美術活動《把春天請進教室里》。全課程教學一方面和世界建立關系,另一方面又是生活的起點。

一、全課程中的項目學習
除了以教材為依托的主題學習,全課程教學各年級都加入了相應的項目學習。一年級的說唱唐詩在律動中進行體驗;二年級的自然筆記,孩子們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變化;三年級春天的開啟是文化意義上的研究,并制作“節氣”與“春之報”的綜合性作業。

二、全課程中的作業設計
獨特的作業設計也是全課程的一大特色。僅僅以春天為例,一到三年級,主題從《春王國》到《自然筆記》再到《春之報》;作業內容從以繪本為主,到文字占主導,再到地理介入,有裝幀設計、美術繪畫、科學觀察、文字記錄……
大自然是學習的素材。春天課程就是要舍得花時間把孩子帶入大自然,就是讓孩子在春天里觀察每一朵花每一株草,就是要孩子們能有觀察有創作。

三、全課程中的讀寫能力培養
一到四年級,孩子在學習學習本身,讀寫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選擇什么樣的書籍,就能塑造什么樣的靈魂。在學前,我們讀兒歌、童謠和聽繪本故事;一年級,讀兒童詩、短文、長文閱讀挑戰和唱唐詩;二年級閱讀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書和跟著唐詩去旅行;三年級則進行整本書共讀,小朋友去理解書里的人物。
全課程始終鏈接孩子當下,始終著眼于孩子的生活與成長。全課程一向重視海量閱讀,一二年級是培養閱讀興趣,三四年級是閱讀關鍵期,之后較終要達到閱讀自動化。小朋友的閱讀自動化,一是能夠說出前面的內容又能推測出后面的情節,同時還能清晰說出文章結構,作者要表達的觀點,甚至能總結出自己得到的啟示。

全課程提出了“基于交際語境的寫作”,突破了假大空和小學體的寫作范式。寫作不是為了拿到一個高分,也不是培養作家。寫作的本質是什么?是通過寫作和他人交流,和世界交流,從而實現自我對話。
在赫德學校,課程只是一個載體,人才是一切課程的核心,人好了,課程才好,孩子才好,世界才好。較終,青島赫德學校致力于改變生態,為生態重塑教育,我們將課程精髓帶回,只為孩子在每一堂課上,都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