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畢業后升入自己心儀的大學?這是每一位高中生都關心的問題。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如何進入的大學,學習的專業?
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制度和偏好,要求也各不相同。這些差別往往讓申請人窮于應付,只把目光放在申請條件和程序這些微觀層面的東西上,卻忽視了宏觀層面的大局。當然,條件是要滿足的,程序也是要嚴格遵守的,但如果你想進入,就一定要記住一點:招生老師也是人,他們需要了解你。
你想申請的大學會采用論文、檔案或個人陳述等不同方式,對你進行考核。雖然方式可能不同,其主題卻有跡可循。當然,要抓住其要害,充分展示自己,讓招生學校注意到你,就需要你所就讀的中學來指導你了。如果盡早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我建議八年級就開始),等積累到申請大學的時候,你就能對自己選擇的專業胸有成竹,就能自如地應對各種考核,成功率也就會很高。
顯隱發微:讓招生老師看到你的深層學術內涵
你在課堂之外針對目標學科所做的任何事情,只要有助于增強學科知識、增加認識深度,就是有價值的、應該展示的,因為這些東西能體現你真正的興趣,能讓招生老師看到你對這一學科的愿景。簡而言之,你不能停留在提供一板一眼的清單上,只羅列一堆經歷,或看過的書、參加過的展覽。你要選擇有意義的經歷,深入思考這些經歷對你選擇目標學科有何啟迪、有何助益,然后把這些東西展示給招生老師。在英國,一般的大學都會注重你的學習深度和學術偏好,牛津、劍橋和帝國理工這樣的大學尤其注重這些東西。僅僅說你十分喜歡某個學科、概念、想法或問題,是根本不夠的,一定要通過具體可感的實例來支撐自己的陳述。
知行并重:讓招生老師看到你是做事投入的人
其實,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你先表現出來的是一種領導力,只是表現的形式各各不同而已。你在大學里要做的事情,是豐富某個知識體系,并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要進入北美的大學,或吸引你未來的雇主,的辦法就是展示出你已經初嶄露頭角的潛力。請記住,領導力的范圍是很廣的,學校給你賦予的角色和責任雖然十分重要,但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你還可以講一講自己如何既能在學校內服務他人,又能代表學校到校外服務他人。如果能舉例說明自己如何在校外服務他人、如何在這些服務中展示出領導能力,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學會傾聽:用獨特的聲音展示自己
所在的中學給你的建議,一定要認真聽取,先吸取之前的學長們申請大學的經驗,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選擇。不過要注意的是,搖擺不定是不利的,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也是不利的。對于逆耳之言,一定要重視,因為學會傾聽逆耳之言,對申請大學至為關鍵,對你走入大學后的學習和生活也至為關鍵——因為這樣的批評可以使你更好地弄清自己的申請目標,并梳理出自己目前所具備的申請條件。在此基礎上,你還要以自己獨特的風格把這些東西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