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人事考試網統計,僅2019年四川地區教師資格證報考人數就達到了47.2萬人次,可見教師這個行業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但值得一提的是,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教師資格證只是較基礎的門檻,尤其是想要進入一些好的學校,還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以發布君的了解,個別學校對教師的選拔環節甚至有10個以上。
想要進一所好的學校當老師到底有多難?學校招聘老師時著重考察哪些方面?此次小編專訪了二十一世紀學校成都校區的人事負責人楊梅以及今年被錄取的張玲老師,請二位從招聘者和應聘者角度聊一聊。
把好招聘關
為學校輸送精英人才
據楊梅老師介紹:成都校區籌辦至今,共篩選有效簡歷近4000余份,面試中外籍教師與行政管理、教輔崗近1300人,總校160余名教師參與近420余場線上中外學科試講考評。在選拔老師的時候,學校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用人標準:人品是原則,態度是根本,能力是基礎!目前,通過選拔的老師中碩博教師占比75%,資歷教師占比70%,海歸碩士占比25%。
▲該校人事負責人:楊梅
當發布君問到:學校為何投入如此大的人力、時間成本在教師的招聘當中?楊梅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教師是學校教學實施者,是學校教學,是培育學生的主力軍。優秀的教師,才能秉承、發揚、壯大根植于北京總校的二十一世紀文化,才能將更好的教育資源帶給學生。”
楊梅老師說:“在今年招聘過程中,也有不少畢業的碩博、海歸,沒能通過學校專業科學的試講,而在今年的招聘過程中張玲老師是讓她印象深刻的一位應聘者。”
初見面
一個偶然機會,
開啟一段特別的緣分
張玲老師是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小學英語老師,不僅擁有英語專業八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具備近十年英語教學經驗及國內語言機構任教經驗。
▲張玲,該校小學英語老師,英語專業八級,
教學經驗豐富,擅長英語口語和辯論比賽指導
張玲老師與學校結緣,也是極其偶然。去年夏天,在經由國色天鄉高速路口時,張玲老師看到了學校在建工地掛牌:二十一世紀學校。出于一名老師的職業敏感度,讓她牢牢記住了學校的名字,后通過網絡搜索去了解學校的各方評價及社會認可度的相關信息,發現這是一所教學理念非常現代化的學校,這讓她動了心。而真正促使她下定決心要向學校投遞簡歷是在深挖學校的課程后。
張玲老師說:“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曾學習主題融合課程,但是都非常的淺顯,而像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這樣將主題融合課程做到深刻細致、到位的學校,四川還沒有。學校的課程,尤其是小學課程,與我們傳統的教學完全不一樣,是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不會是填鴨式的傳統教學。于是,在深入了解后,我毫不猶豫地向學校投遞了簡歷。”
再見面
一腔赤誠,
用實力打動面試官
張玲老師表示,其實她差點就與學校失之交臂,因為在應聘之初,她了解到學校對教師學歷要求十分嚴格,學校只聘用碩士及以上學歷,而她雖然擁有十分過硬的專業能力和教學經驗,但是她此前只是本科學歷,因此她在第一輪簡歷篩選環節就沒有通過。
雖然簡歷篩選沒有通過,但是張玲老師并不想因為學歷的原因而輕易錯過一所這么好的學校、一個這么好的工作機會。因此她立刻開始給自己裝備升級,第一步是立刻報了考研培訓班,為提升自我做準備;第二步則是主動積極爭取,聯系學校人事主管楊梅老師,希望學校能夠給到她一次試講機會,通過過硬的專業能力去打動學校。較終,在張玲老師的努力下,她獲得了試講的機會,并且通過實力說話,有了進入下一輪選拔的機會。
當發布君提到,既然應聘成都校區這么難,中途有沒有想過放棄?張老師表示:“我相信自己的實力,所以一直都很積極主動,每一輪面試都準備很充分,面對這么好的平臺,從沒想過主動放棄。”
其實,張玲老師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兩位孩子的媽媽。擁有家長和老師雙重身份的她也與發布君聊了聊她的教育觀,“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每個孩子都是全部的希望。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都能感受到老師的真切關懷,即使是住校,也不會感到孤單。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認為英語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會說英語、能說英語;英語老師不僅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帶領孩子了解和感受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拓展孩子們的視野。”
當發布君向這所學校負責人事招聘的楊梅老師問及學校以碩士作為招聘起點,學歷是否占應聘教師的主要考核成分的時候,楊梅老師說到:“學歷是我校考察候選人的硬標準之一,但學歷高的候選人就一定是一名優秀教師嗎?并不盡然。我們在招聘中,會在學歷達標的候選人面試時了解他的生活學習背景、性格特點、是否具有教育情懷、是否具有奉獻精神。有的家長可能無法理解教師的奉獻精神,特別在教育市場化、商業化這個局面下,但如果您孩子的老師把教書當成謀利的方式,您還放心把孩子交給他么?教育行業不同于別的行業,它需對人的未來負責,因此教育者必須熱愛教育,當一個人在做一件自己熱衷的事情時,他必會當做享受,而不會處處提要求、提條件。張玲老師的教育觀念,與成都校區的理念十分契合,這也是學校破格錄取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終見面
化壓力為動力促進學習成長
歷經層層考核,張玲老師較終成為了成都校區的一份子,張玲老師說加入成都校區后較大的感受是:“這是一個高知團隊,我們的老師幾乎都是碩士學歷,還有博士和海歸,說實話心理壓力是很大的。同時,這也是對我較大的督促,讓我不斷學習進步,早日拿到碩士學位。”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作為今年加入成都校區的新鮮血液,張玲老師也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云端教研”。張玲老師說:“所有加入成都校區的老師,學校都會組織大家進行教研活動,以共讀+共研+共享為主題,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線上學習。目前,老師已經分小組合作進行了兩輪主題式融合課程的設計,老師們每天還需要提交讀書筆記。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對總校的課程體系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同時,今年總校的一線教師將會到成都校區與新老師進行課程研討,進一步助推新校區的教學工作。”
二十一世紀學校人事負責人楊梅老師告訴發布君:“其實現在老師們參與的線上分享學習等教研活動,也是學校對新老師的另一種考核,通過老師們參加線上學習活動進一步判斷教師工作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具備愛心及良好的責任心、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度。”
結語:
在同楊梅老師和張玲老師溝通中小編還了解到,目前成都校區對老師的考核也是十分嚴格,特別是在課程質量的把控上面,學校嚴格執行“一考定終身”的考核辦法,即學校的調研組會隨機抽查每名老師的一堂課,以該堂課作為這名老師的年度考核。
談到對學校考核方式的看法和態度時,張玲老師是這樣說的:“學校的考核看似嚴格,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待,就是要求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名學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這正是教育的初心和本真,這也是作為教育者所追求的。“
轉載自: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