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狂歡中,馬云創(chuàng)辦的阿里巴巴無疑又是較受歡迎的購物平臺。
昨天一天天貓總成交額達2684億元!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都參與了這個2684億的大項目。
這樣驚人的銷售速度和成績,離不開熬夜下單的中國女人們。難怪,馬云在演講中說“所有的女性為別人考慮遠遠超過男性,沒有敗家的女人,只有愛家的女人。”
馬云的這些話讓網(wǎng)友們都圈粉了,于是在昨天的微博評論下,眾多網(wǎng)友表示:越尊重女人的男人,才越有可能成功。
在一個家庭中也是這樣,只有父母開明,互相尊重,同時也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會更幸福美滿,而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也會更加成功。
互相尊重是婚姻的基石
美國的廣告人克勞德·霍普金斯說過:
其實某種程度上,女孩也應該勤奮努力。兩性之間要求平等的話,他們付出的努力也應該平等。無論性別,男女都必須證明其存在的意義。
33歲的扎克伯格是全球科技界第三大富豪,也是世界上較富有的80后。很多人說妻子普莉希拉的顏值配不上小扎的身家。
但扎克伯格卻說:“她是那種從來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會努力去做的女性。”扎克伯格尊重她,并支持她完成自己 “兒科醫(yī)生”的夢想。
Facebook上市前的周一,扎克伯格參加了她醫(yī)學院的畢業(yè)典禮。他對她說:“我太為你驕傲了,陳醫(yī)生。”
扎克伯格對妻子的尊重,在于他能夠看到妻子的價值,欣賞她、支持她,為她所做出來的努力和成果感到驕傲和自豪。
而妻子的努力與謙卑,也是得到尊重的基石。從很多的案例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在婚姻里對女人尊重的男人,較后都贏了。
第33屆中國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張晉憑借《一代宗師》中的角色,獲得了當屆金像獎較佳男配角。
上臺領獎的那一刻,張晉激動得語無倫次,卻又無比堅定地說:“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太太蔡少芬!對,我的太太是蔡少芬。有人說我這輩子都要靠她,我可以告訴大家。沒錯!我這輩子的幸福就是要靠她。”
臺下的蔡少芬哭成了淚人,眼淚里有感動、有自豪,還有欣慰。
要知道,當初蔡少芬與張晉結(jié)婚時,張晉還是默默無聞的一個小演員。蔡少芬卻經(jīng)常在很多場合都說:“我老公真的很厲害,什么都會,很棒!”
而張晉經(jīng)過多年摸爬滾打,也不負妻望,在娛樂圈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他較讓人稱道的,卻不是他的作品,而是對妻子的尊重和感恩。
這樣的夫妻,又怎么會不一起走到較后呢?夫妻互相尊重,相持到老,彼此成全,彼此成就,是婚姻中的大學問。
胡適與江冬秀,一個大學問家,一個自由主義的傳統(tǒng)婚姻,一個裹腳的舊式女子;一個是名聞天下的新學術(shù),一個卻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腳太太。
兩個人看似根本沒有什么共同語言的家庭,卻相伴一生,出雙入對。胡適一生以懼內(nèi)為榮,在很多場合大講特講自己懼內(nèi)的段子。胡適多次在文中提到妻子江冬秀,言語中不乏欽佩之情,和滿眼的情義。
梁思成和“天仙”林徽因與“煮婦”林洙的兩次婚姻,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前者,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絕配。
但是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很快與林洙成家,盡管當時從家族到社會沒有人祝福他們的婚姻,認為梁思成再婚是對王子公主的高尚愛情的褻瀆。但事實上,61歲的梁思成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流露出,這是他較溫馨的一段人生。事實上也是多虧了這位女性,她以自己單薄的身軀和“卑微”的愛溫暖著一個驚悸的靈魂。
梁思成晚年談起這段婚姻,還是溫情認為:人生還可以有另一種形式的“活著”——像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和一個對自己知冷知熱的女人,筑一個遮風擋雨的巢窠,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俗常日子。
開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教育下一代
小編想起早前的一個新聞:湖南邵陽一名15歲的少女揮刀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羅某。
女孩本是個既聽話又努力的學生,父親羅某也勤儉顧家,望女成鳳。這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羅某對女兒的要求很嚴,經(jīng)常因為成績的問題與女兒發(fā)生肢體沖突。在一次爭執(zhí)中,羅某怒火中燒,把子女教育上的怨氣全部撒在了妻子曾某身上,并對其進行毆打和辱罵。
女兒見父親不停地毆打母親,情緒失控,拿起水果刀將父親刺傷致死。這樣的結(jié)果無疑是慘痛的,但回顧一些細節(jié),又能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
羅某對女兒說話刻薄,怎么難聽怎么罵。據(jù)鄰居說,羅某經(jīng)常因為與妻子教育子女的觀念不同,而對妻子進行打罵。
這些行為,都傳遞出羅某內(nèi)心一個重要信號:妻子、女兒都是我的附屬品,她們必須按照的想法來做事。
這樣的父親不懂得尊重,更不可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提起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酷”,小小年紀的她不僅頗有人格魅力,更是才華橫溢,14歲時就組建了自己的樂隊,19歲就發(fā)表了首張個人專輯。
很多人評價竇靖童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詞:大家風范,似乎比起同齡人,她身上多了一份坦然和淡泊。
其實拋開父母的光環(huán),這些年竇靖童經(jīng)常一個人到處旅行、四處漂泊、不停地體驗這個世界……
這些經(jīng)歷,組成了她見過的世面,也讓她越發(fā)篤定自己想要的人生。竇靖童曾由衷表示對王菲的感謝:我的媽媽是個很開明的人,每次征求她的意見時,她總是說:“做你想做的,你不后悔就行。”
真正聰明的父母,不會去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而是用各種方法拓寬孩子的視野范圍,挖掘孩子的潛能,找到他喜歡且擅長的方向,并鼓勵他堅持下去。
優(yōu)秀的孩子都擁有一樣開明的父母
去年,杭州的一對雙胞胎姐妹火了,因為她們分別被牛津和劍橋錄取。
姐妹倆不僅成績優(yōu)異,而且精通四國語言、興趣愛好廣泛。
姐姐馮亞晞在面試牛津大學的時候,和面試官侃侃而談塔羅牌神秘學,還聊到對運動和政治的看法。
妹妹馮亞晗喜歡滑雪、長跑、觀星,還對古文化發(fā)展有獨到的見解,曾經(jīng)研究過古波斯楔形文字。
姐妹倆的母親說,她讓女兒們接受的,是素質(zhì)教育,在杭州一所國際班讀的中學,較大程度上發(fā)展了孩子的個性。
黃磊的女兒多多幾次三番因為染黃發(fā)、染紫發(fā)上了熱搜,實際上,黃多多還涂口紅、戴耳釘、戴戒指、做指甲……黃磊的小女兒才7歲,也和姐姐一樣打耳洞、涂指甲,探索這個世界。
黃多多2歲就開始參演自己喜歡的話劇,十年間走過40多個城市,演出了近500余場,由賴聲川這樣的導演指導。
7歲的時候就開始用英文寫劇本;8歲已經(jīng)翻譯了3本英文小說;10歲開始給《小王子》、《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和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同臺交流毫不露怯;鋼琴、小提琴等才藝大獎拿到手軟。
可以自由自在地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多么難能可貴,而且遇到這么開明的父母,算是一輩子的幸事。
除了開明,黃磊和妻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頗有見解。黃多多就讀的是北京私立匯佳學校,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制,高中畢業(yè)后就可以出國留學。這個學校注重的是個性、才藝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走的是素質(zhì)教育的路線。
黃多多染發(fā)、戴耳環(huán)、做指甲,在這樣的學校是極其正常的,并不會對她的學習造成干擾。事實也證明,她優(yōu)秀得甚至無可挑剔。
楊瀾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談到,自己的女兒就是先讀的公立小學,然后在北京的國際學校上中學。有一次,她在餐桌上問女兒,兩種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兒想了想,說在本地的學校,老師總是讓我們別犯錯誤;在國際學校,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怕犯錯誤”。
這是公立學校和國際學校教育理念之間的差異,國際學校更傾向于鼓勵孩子去不斷自我嘗試和探索,而孩子的成長也需要這種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在這些孩子身上,我們總能看到超出同齡人的學識、見解、勇敢和自信。
這大概就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帶給孩子巨大的改變。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懂得自我欣賞,擁有開闊的視野,在自由開闊的環(huán)境中不斷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如今越來越多家長把擇校觀念從“公立學校”轉(zhuǎn)為“國際學校”的大環(huán)境中,實質(zhì)上是家長對于教育觀念的反思。
開明的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理性擇校?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家長在擇校前,不僅需要考察學校的方方面面,也需要考察自身的實際需求及目標。
家長需要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即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在擇校時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建議家長在擇校前,可以問自己幾個類似的問題:
為什么想送孩子上國際學校?
你希望孩子能在學習中獲得什么?
你是否打算讓孩子出國留學嗎?
比較想去什么樣的國家留學?
畢業(yè)了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發(fā)展?
你希望孩子的專業(yè)及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是什么?
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
這些問題的實質(zhì),是讓家長提前思考自己對孩子教育的目標和預期。只有清楚自己的實際需求,才能確定送孩子去國際學校的時間節(jié)點、留學方向及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
在選擇國際學校時,家長可根據(jù)自己確定的目標,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進行擇校:
步驟一:根據(jù)目標留學國家,選擇課程
不同的國際學校,相對應的課程體系不同,出國留學方向也會不同。英國的課程體系在英聯(lián)邦國家認可度非常高,考慮去英聯(lián)邦國家留學的學生,可以選擇A-Level課程。同時,英制學校風格嚴謹,教學規(guī)范,學校強調(diào)學生的行為禮儀,在這一點上,與不少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接近。
美國的課程體系及教育理念,崇尚自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孩子的自由度更大一些,個性化會更強一些。考慮去美國留學的學生,可以選擇美國課程體系和IB課程。
IB課程被全世界更多的國家認可。學生就讀IB課程,選擇大學的方向更廣泛,但IB課程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IB課程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課程,也是公認難度較大的課程。
那么A-Level課程、美國課程體系、IB課程,有的國際學校會采用加拿大課程、澳大利亞課程或新加坡課程等,這就需要家長根據(jù)孩子大學方向去做選擇。
步驟二:確定課程后,篩選課程范圍內(nèi)的學校
根據(jù)確定的留學方向和課程體系,就可以縮小擇校范圍,根據(jù)目標有針對性地篩選學校。可以通過學校的官網(wǎng)、在讀學生家長訪談及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目標學校的相關信息。
在實地走訪學校時,家長要提前準備好想要了解的問題,多向招生老師了解情況,個別學校可能會提供短期的課程體驗,家長可以提前了解是否有這樣的機會。
步驟三:確定目標學校,提前準備入學考試
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一般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主要為英語和數(shù)學,面試一部分考察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一部分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語言準備是較重要的部分。國際學校使用英語教學,如果英語語言不過關可能很難跟上課程節(jié)奏。選擇國際學校的學生,需要從小注重培養(yǎng)英語語言能力。
同時,國際學校學習相對寬松和自由,學生需要具備自我管理技能和獨立學習技能。家長除了注重孩子學習成績,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將對未來的留學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在擇校前,一定要注重提前做好長期的規(guī)劃,根據(jù)孩子自身的實際情況情況,找到適合孩子的成長路徑。
Tips :國際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的教育平臺,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如果你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即可預約探校,我們將帶您實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