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遠播教育集團、遠播教育研究院攜手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打造的2019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開幕!
大會匯集了國內外數百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鏈接全球資源 · 創新未來教育”的全球視角探討國內創新式教育的未來發展,推動中外教育創新文化的交流、促進教育產業的深度合作。
美國波士頓麻州大學教育領導學系系主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遠播教育研究院院長嚴文蕃先生帶來了主題為《面對未來挑戰的教育創新:國際比較的視角》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嚴文蕃
美國波士頓麻州大學教育領導學系系主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遠播教育研究院院長
演講
今天,嚴文蕃教授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4個問題,相信這也是很多教育從業者所關心的問題——
第一,我們做的教育(國際教育)做對了嗎?各個國家教育都有特色,國際比較就是要看出每個國家的特色、優點在哪里。
第二,我們缺少什么?短板在哪?我們的孩子雖然聰明又努力,但缺少個性特點。
第三,我們應該怎么創新來補短板?以STEM現在的幾個創新趨勢為例。
第四,怎樣做好面對未來的挑戰?學校專注中國學生的短板辦一個有特色的地方。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嚴教授的詳細解答~
以下為嚴文蕃教授的精彩演講:
我的題目正好是大會的主題,教育創新,從國際比較的視角開始。
我們的教育做對了嗎?
我想從故事說起。較近比較火的一部記錄片是韓國拍的《Homo Academicus》,這部記錄片組織了4個哈佛大學的學生(4個學霸)來參觀一些世界上歷史比較悠久的地區學習教育狀況,一系列游歷了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日本、南美、韓國、烏干達和美國。
舉三個國家的案例:
(1)韓國。一到晚上燈火通明,所有大樓里開的燈都是補習班。問孩子們學習到幾點,11點、12點,1點。哈佛的好學生和他們一起解奧數題,結果高中生解出的題哈佛學生也解不出,韓國教育的特點是補習班+高難度的試題。
圖片來源于紀錄片
(2)印度。從6點一直學到凌晨1點,擁擠在一個很小的房間,為什么?因為要通過學習,擺脫貧困。
圖片來源于紀錄片
(3)中國。他們對中國學生學習的熱情跟閱讀量感到驚訝,為什么會這樣?報答父母、報答國家。我在美國做研究,美國少數民族和其他民族亞裔國家學生學習動機較強,中國學生毫無疑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得孩子能取得這么好成績的原因。
各個國家教育都有特色,國際比較并不是要比哪個國家好,更多是要看出每個國家的特色、優點在哪里。這幾個國家的孩子學習都非常努力,資源都非常少,現在到國際上爭奪資源。他們一大半是到英語國家留學,較多的是美國。美國一直到2018年,年年持續增長。
我們分析一下在美國的國際留學生存在的兩個現象:
(1)爬藤現象。爭奪資源,毫無疑問的資源是常青藤學校,所以第一個現象是爬藤現象,就是如圖這8所學校。
錄取率呢?2018年基本上錄取率是10%左右,有意思的是這幾個國家都是亞裔,圖中虛線表示了亞裔去美國讀的人數學生多,下面所有彩色線都是常青藤的學校,實際上進入率都在10%左右或者10%以上,全體樣本是不到10%,這幾年只有5%,而亞裔已經占了10%,稀缺的資源亞裔已經占了很多了,亞裔教育質量非常厲害。
(2)玻璃天花板現象。學生從國際學校出來后進入了哪些學校,他們都到哪去了呢?他們十年二十年后做了什么呢?這就是玻璃天花板現象。
所謂“玻璃板現象”就是這些看不見,但也沖不破的障礙,使得少數族裔晉升到一定級別后就上不去,盡管他們的成就都很高。主要指什么呢?中國亞裔留學生做技術人員已經表現得很好了,但是呢?高管呢?這就是所謂的玻璃板現象。
我們缺少什么?短板在哪?
從幾個事件來看短板何在。
2014年亞裔組織控告哈佛大學在錄取本科?生時區別對待亞裔美國?,對他們采?了更高的錄取標準。結果呢?敗了。
是他們成績不夠嗎?來看看常青藤學校錄取學生的成績。這幾個學校GPA幾乎全部4.0,但這些學生幾乎都是滿分,甚至還要高。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毫無疑問因為亞裔太優秀了,亞裔人數太多。所以中國學生要脫穎而出比別人高出一大截,但是缺什么呢?
每個大學招生都有自己的內部招生條件,叫做“DE”,distinguishing excellence(優秀個性特點),用美國話就是個性品質,用中國話就是“德”的方面,“為人”的方面。華人雖然聰明,但是個人特性不夠。
到底要什么樣的特性呢?英國私立學校聯合列出了幾個很重要的特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助人、合作、團隊的精神。為什么科技挺好,領導做不了呢?那就是領導力的問題。
較近哈佛為首的“大學招生改革倡議”,倡議很多,集中兩點:
(1)優秀學生要有社區參與與服務精神; (2)要有很高的道德與為人貢獻。
社會參與主要是指社區服務,現在的社區服務標準是一年以上,這對國際學校在設計課程時更明白地指明了加重社區服務的持久性、延續性。
社區不是僅僅做一些事就完了,更重要的是和學習合在一起,就是美國現在提倡的“服務性學習”,一邊服務一邊學習,在各個國際學校設計社區服務的時候一定要跟服務、學習專科知識、創新學習等一系列的素質素養合在一起。
我們應該怎么創新來補短板?
中國出去美國的留學生大概讀了些什么專業?50%是工程、數學、計算機,就是今天所講的STEM里。
STEM現在的幾個創新趨勢:(1)從STEM變成了STEMS;(2)從STEM變成STEAM;(3)從STEM變成STREAM。
STEMS中多出來的“S”是指Sports,體育運動,這是我們的短板。常青藤不是學識的聯盟,而是體育的聯盟,這是常青藤的大學運動。
運動看重什么呢?運動就是一種投入,就是一種集體主義、集體精神、素養的培養。STEM原來是指大學理工科,現在改革創新把理工科STEM下放到中小學,較核心的是綜合素養培養,STEM加“A”是把藝術、人文加進去,加“R”是加閱讀和寫作。
怎樣做好面對未來的挑戰?
借鑒一下弗洛伊德的《冰山》,他看重的是意識問題,而我們看的是孩子表面的個性素養問題,我們關心的是上面的知識和能力,下面很多素養沒有注意。
美國強調的是品格的教育,較近創新趨勢從品格教育到“SEL”(社會情感學習)。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責任感、社交,這五大塊環環相扣,在我看來中國不缺堅韌,缺的是團隊、合作、團體、領導力、風險。
OECD2030年指南針還是四根:知識、技能、情感、價值。知識技術是中國強板,價值觀態度中國短板。
我想通過今天的大會,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教育實踐者,以后樹立世界全球化、教育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國際教育、國際學校會越辦越好,關鍵要立足國際視野,從個人來說、從家長來說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全球視野的優秀學生;對國際學校來說把學校辦成有全球視野的優秀學校,說穿了不可能所有方面都優秀,每一個學校專注現在中國學生的短板,辦一個特色就很厲害了,慢慢就知道哪一所學校特色是什么了。
謝謝大家!
此外,正在為孩子擇校的家長現在就可以報名遠播12月7日在龍之夢萬麗酒店舉辦的上海展啦!遠播為您請到了領科、耀華、上外、光華等的國際學校,近距離了解國際學校的情況。
一上午看完江浙滬70余所國際學校,找到較適合的國際學校,還在等什么?
展會時間:12月7日
展會地點:上海龍之夢萬麗酒店10樓ABC宴會廳(長寧區長寧路1018號)
報名方式: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進行展會預約!
Tips :國際學校的教學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的教育平臺,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如果你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即可預約探校,我們將帶您實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