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教育需求持續升溫,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國際學校)的入學競爭格局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呈現三大核心趨勢:
一、身份審核日趨嚴格
• 受《上海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辦法》影響,純外籍校(如SAS、德威、惠靈頓)嚴格執行"雙外籍"要求(學生+父母至少一方持外國護照+有效居留許可)
• 部分學校(如哈羅浦東)增設"在滬工作證明"審查,要求父母提供近6個月完稅證明及跨國公司高管任職文件
• 港澳臺家庭選擇面收窄,僅Concordia等少數美式學校仍開放"單港澳臺身份"申請通道
二、學術競爭向低齡化蔓延
• 美式學校(SAS浦西校區)小學部錄取率創歷史新低(9.2%),Kindergarten入學評估新增"小組問題解決"觀察環節
• 英系學校(德威浦東)Year 7入學考采用UKiset標準化測試,英語部分難度對標劍橋CPE考試
• 新興學校(如諾德安達)將家長教育理念匹配度納入評分體系,面試占比提至40%
三、課程體系分化顯著
• IB強校(如上海新加坡國際學校)10年級預錄取要求MYP成績總分≥42/56(較去年提高3分)
• AP課程頭部校(上海美國學校)開設15門AP Capstone高階研究課程,G9申請者需提交學術論文樣本
• 特色賽道受捧:法國學校(LFS)理科強化班吸引歐亞混血家庭,日語國際部(上海日本人學校)畢業生東大錄取率保持35%+
前瞻建議:
身份規劃需提前3-5年布局,關注"華僑生聯考"等政策對沖風險
學術準備應匹配學校體系:IB校重探究能力(可參加FOBISIA競賽)、AP校需突出學術深度(建議AMC8成績20+)
把握窗口期:部分學校(如英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將在2025年實施"學術保證金"制度(預存20萬學位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