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到中國傳統的體制教育,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教育是有非常多的優點可以借鑒的。
孩子們有歸因,他們覺得這個老師給我上課,他是清北博士,是我的榜樣,他較后可能變得非常棒。——摘自Michael Wang3月20日媒體采訪
媒體采訪時間:2021年3月20日
媒體采訪地點: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 春季峰會 · 廣州站新聞媒體中心
媒體采訪嘉賓:諾亞舟集團國際高中·項目總監Michael Wang
▲現場媒體采訪
媒體記者:
您覺得想進牛校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Michael Wang:
在以往,西方的課程體系是純粹地引入中國的,而如今的國際化課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際化融合課程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致力做的事情。這跟優秀院校的錄取標準必然有非常大的關系,我們優秀的學生想要就讀這些學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第一,批判性思維。回歸到中國傳統的體制教育,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教育是有非常多的優點可以借鑒的,然而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海量的學習信息中挑選一個較適合自己的內容。養成批判思維有助于幫助他們成長。
第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許多學生從小就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但是他們養成了不愿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遇到問題就推給家長,推給朋友,長此以往,對于孩子們將來出國留學的生活會造成很多困難。
第三,自我決策意識。多數孩子對于家長的安排總會抱有反抗心理,不愿意配合,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是家長的單向決策,而不是孩子的自主意愿,以致于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讓孩子自己做決策,他將為這個事件主動負責,他會積極地去完成這件事情。
第四,自我教育,終生學習的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AI、5G快速地占領各個領域,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可能在將來派不上用場。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持續不斷地輸入知識,包括我自己,我每天可能要讀書幾小時,因為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孩子們也一樣,現在學習的可能是邏輯思維、學術概念等,但將來社會會發展成如何我們都不知道,培養終生學習和終生思考的意識是有必要的。
媒體記者:
分享一下您個人非常崇尚的教育理念給大家?
Michael Wang:
我個人從事國際教育行業十多年了,而且也是從老師做起,我現在仍然在一線教學,因為我始終想與學校的學生們保持緊密的溝通和聯系。
在所有老師的眼中,學生應沒有優劣之分。在教育心理學里有一種說法,稱作歸因,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學生由于某種原因歸類為差生,那么他可能真的認為自己是差生。現在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相信大家也有關注到清華北大博士參與基礎教育的新聞,他們教書的成果可能要遠遠超過很多前輩們,這非常尷尬,為什么呢?因為孩子們有歸因,他們覺得這個老師給我上課,他是清北博士,是我的榜樣,他較后可能變得非常棒。因此,即使不是出身的老師也應該心懷這種理念,我們班級里的孩子沒有差異,我們可以把他們都培養好,他們都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前景和發展道路。
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永不停歇!如果您錯過了本次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春季峰會·廣州站,也可以報名參加5月15日舉辦的遠播國際化學校規劃教育展·200屆慶典·廣州站,一站式解決你的規劃難題!
免費報名
遠播規劃教育展·廣州站
展會時間:5月15日
展會地點: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西路5號四季酒店,5樓瑪瑙宴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