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教育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嚴峻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朋友們開始考慮選擇民辦學校。而在眾多學校中,辦學思路、學校愿景、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和學習環境等方面都需要一探究竟。
畢竟世界對于優秀學生的標準絕非“唯分論”,除了標化考試分數和在校平均分外,還十分看重學生領導力、創造力、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如此以來,想要進入世界深造的孩子需要更全方位的提升。那么問題來了,在當下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提升,該選擇怎樣的學校為孩子未來鋪路呢?
今天,小編想跟家長和學生介紹一所獨特的學校——上海美高雙語學校。上海美高雙語學校位于閔行區,是上海的國際學校聚集區,具有全美較有影響力的Concordia教育體系的支持。
漫步于上海美高校區,如同置身于一所美國本土學校:專業的外教團隊授課;校園布置風格、軟硬件設施設備同步美國本土學校水準。
除了擁有Concordia教育體系的背景,上海美高雙語學校同時也擁有全球教育聯盟(Global Education Alliance)的強有力支持。全球教育聯盟的留學顧問常駐美高學校,成立大學申請中心。對學生進行評估,進行專業全面的申請留學方案,跟進申請流程,提供規劃標準化考試輔導,學生規劃海外。作為一所擁有留學咨詢背景加持的國際學校,美高在學生申請學校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積累,幫助美高兩屆畢業生喜獲佳績。
在這些背景之下,這所國際學校能給學生帶來什么特別的發展?實際教學質量如何?
高比例英文授課,
世界第二外國語的引入
穿梭于課堂和校園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外教。這原本在國際學校也不算什么特別稀奇的事情。但踏入上海美高雙語學校,讓人第一感覺就是:英文課程比例高。
其實要衡量一所國際化學校的師資力量如何,外教的比例無疑是首要標準。美國總校為上海美高雙語學校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師資,美高的課程老師都具有美國或海外教育教學資質,擁有豐富的國際教學經驗。他們以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差異化的教育方式,為每位學生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在這里,幾乎每一個外籍老師都至少擁有兩國以上的教育或工作背景,這給美高學校的課堂帶來了極為豐富的經驗。 在教學中,美高一改學習英文的古板化,而是讓孩子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學習英文。可以說在美高的英文學習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作為一種溝通工具。隨處可見的外國人,隨處可聽到的純正的英語讓小編不禁嘖嘖稱贊。
美高的學生從六年級開始,學生們通過摸底考試后,就可以選擇自己青睞的第二外國語學習,美高學校提供了包括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中文等在內的第二外國語,學校還籌劃增開俄語等諸多課程,使孩子們在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下,體驗世界語言的享受!
拒絕填鴨式教學,
蘇格拉底式教學受用終身
美高學校的小初部采用上海市二期課改課程,同時結合國外教材,對學生進行雙語教學。但是如何能夠更好地將中西合璧貫徹下去呢? 校董方先生給6、7年級學生上的歷史政治雙語課時,課上,方先生一改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也不是單純地講著歷史和政治,而是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式進行討論。
在此過程中,他旁征博引,訓練孩子們的溝通交流能力、思考方式、分析角度……同時也教會孩子們愛國,讓孩子們了解國際環境下的中國,使他們知道現在的中國真正需要什么。
張弛有度的管理模式
其實在高中,所謂的紀律管理并非像在中小學里那樣事必躬親地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或是形成規矩,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律和自覺,尤其是在信息時代對學生使用技術的管控顯得尤為重要。 在美高學校,關于手機的紀律要求是,每天晚上6:00晚自習前把所有學生的手機統一收上來,放在locker里,第二天下午4:30放學時再發還給大家。針對在使用電子產品方面屢教不改的學生,學校會收走他們的手機或電腦一周,幫助他們形成自覺。不過,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溝通往往是較有效的方式。 對于那些違反了紀律的學生,學校也有一定的懲戒手段,包括口頭警告,detention(自己一個人在辦公室反思或完成未完的任務),還有清掃寢室等等。 每天在學校的走廊里都會張貼當日的detentionroster,凡是被提到名字的學生都要自覺地在下午3點10分第九節課下課后,到辦公室領受相應的懲罰,而且我也確實發現很多學生都會在放學后看一眼自己有沒有“中招”。
這似乎比我們當年上公立高中時的紀律還嚴。其實我們大多數人想象中的美國學校會管得比較松,其實也不盡然。就比如美國東岸的很多私立學校,尤其是一些有教會背景的學校,反而會非常嚴格。不過在美高學校,紀律也不完全是不可更改的鐵律,學生是有充分的自主權力的。由于美高有學生自管會,職責也涉及管理生活方面的瑣事,所以只要學生聯名提出意見,就有可能得到校方的同意做出改變。
純美式校園文化環境
美高還強調打造一個純美國高中式的校園環境,學生高度民主自治。美高的學生會組織都是由學生自己選拔的,就像在大學校園一樣,競選者報名以后要做presentation,還要自己拉票,之后還有一個必需的辯論環節,如果兩位同學同事競選一個職位,就會給他們一個相同的辯題進行辯論,頗有點美國總統大選的意味。 事實上,辯論是美高學校的一個特色活動。董事長方正先生更是親自擔任學校辯論社的指導老師,并且每周至少一次對學生進行指導。他會給學生一個辯題,讓他們自己討論。 除了校長親力親為的辯論社,學校的另一大福利就是論壇,邀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來學校跟學生分享個人經歷。
“到目前為止,我們請過全世界較大的一家律師事務所駐上海的總經理給學生講一個律師的社會責任到底是什么。還請到過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副總裁來學校給學生講投資銀行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想去華爾街,什么樣的人才可以在華爾街成功?
我們曾邀請的一位很特殊的貴賓,他才17歲,是無線遙控賽車的。他的大學第一志愿是斯坦福大學,他要念的是動力機械,因為他已經從操控賽車中知道:流體、動力、物理學、數學、統計學和材料,到底有多重要,他已經完全知道他為什么要去學這個專業,而我希望他來談談他的父母親給了他什么樣的支持?他如何在無限遙控賽車和美國學校課業之間找到平衡?
學校希望給孩子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機會,并且相信相比坐在正式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學到更多。”